汽车市场:零部件与轮胎
编写 嘉煌
行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历了一轮发展高潮。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采购商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力度加大,国家“十二五”汽车发展纲要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 市场模式
从使用对象分类,汽车零部件市场分为向汽车整车或发动机等大型部件制造商供应的主机配套市场(OEM 市场)及提供零部件维修、改装服务的售后服务市场(AM 市场)。
1、主机配套市场(OEM市场)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机配套市场已经形成一个近似箭靶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靶心向外依次为:第一环为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一级供应商,一般是总成系统、模块供应商;第二环为二级供应商,服务于一级供应商的分总成的供应商;第三环是三级供应商,主要提供标准件,按照具体部件或者工艺流程分工协作。
在我国主机配套市场供应商体系中,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整车制造商分离出来的时间较晚,目前尚未能形成稳定有序的供应商体系。一级供应商格局尚不稳定,一、二级供应商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二、三级供应商。
2、售后服务市场(AM市场)
AM市场属于零售市场,产品主要通过专业修理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给消费者。AM市场与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汽车保有量有较大联系。AM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其产品需求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地域差别较大,市场集中度低。
国内AM市场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及零部件保养和维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其需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生产企业众多且产品质量要求相对宽松,所以市场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
二、行业特点
周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为强周期行业,其行业景气程度与汽车整车行业基本保持一致,与宏观经济形势也高度相关。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汽车生产、消费大国的逐步形成,汽车零部件行业步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产业周期。
区域性。随着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围绕整车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按地区划分,现已初步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季节性。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为行业相对的旺季,6-8月份为淡季。
三、上下游关联产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关联产业较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行业,关联性及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钢材、毛坯件和配套件等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的变动直接导致产品成本的变动。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主要分为主机配套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两类。在主机配套市场中,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行业是汽车整车行业。从配套关系看,零部件市场取决于整车市场的总量需求;从技术关系看,整车开发需求是零部件开发的源头,零部件同步、超前开发是整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整车与零部件的上下游关系存在着相互促进依赖的特征。在售后服务市场中,汽车零部件行业最直接的下游企业是汽车配件经销商,经销商控制着所在地市场的销售网络,其销售网络的覆盖面和销售能力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利润水平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整车厂商价格变动的影响。近年来,上游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较大,下游整车制造商竞争激烈,不断要求零部件制造商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尽管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受到上下游的挤压,但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的刺激下,汽车零部件行业盈利总体较为稳定。未来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汽车整车价格总体将走低,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优势企业需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产品结构更新及扩大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及市场份额,才能实现更好的收益。
竞争状况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最热的市场,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据预测,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在未来五年里将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但本土零部件企业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现阶段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几乎被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垄断,中国零部件企业出路在何方,成为眼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零部件出口,而是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厂或直接并购当地公司,希望成为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据了解,为了追随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零部件企业借助于资本力量进入这些全新的领域。中国零部件企业也参与其中,并购案例涉及领域包括冲压件、排气管饰件、线缆产品、铸铁气缸件、安全气囊、座椅安全带、方向盘、汽车减震、油箱等。
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处主任徐长明认为,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现有合资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培育本土供应商。目前已有多家合资企业形成了培育本土供应商的良好机制,值得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应特别重视并建立这一良好的机制,这对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中国零部件企业产品水平、管理水平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等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时,由于中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力差,缺乏原创产品,中国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核心竞争力难以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抗衡。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 中国品牌零部件缺乏竞争力
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多数没有完全掌握产品核心技术,产品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比如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及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技术落后,部分领域空白,这一切直接导致中国品牌零部件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基于竞争需求,其采购的零部件已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资企业,许多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又与跨国零部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后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向外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品种及数量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其实,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已经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产值大幅下降,有的企业下降达30%,部分企业出现裁员情况。
二、缺乏战略性发展理念与投入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大批量、大投入和回收期较长等特点。整车厂商对供应商的基本要求是可持续、长期发展,这就要求零部件企业应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实施正向设计、正向发展,按产品开发、生产实际要求,投入必要的软件、硬件资源,同时满足环境和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零部件企业才可能持续长期发展,才能开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此,需要必要的战略性投入。但我国许多零部件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效益,确定的项目投资回收期都较短。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方面,工作也不够扎实,出现了“引进—引收—再引进”的重复现象,核心技术很难掌握。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的培养不够、缺乏领军人物不说,在研发、生产实现、质量管控、销售服务、采购开发等各个环节人才都呈现匮乏现象。这是造成中国零部件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上下游产业合作存在不足
从整车企业尤其是自主整车企业方面看,目前中国整车企业培养、带动本土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存在与整车企业长期合作的意识不强,对双方的合作产生消极影响。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受到整车企业的重视。零部件企业具备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能力,已逐步成为进入整车配套体系的基本要求。双方共同研发合作少或合作意愿不强,造成了中国相当部分的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以及高端装备等仍大量依赖进口。
四、规模小,效益差,机制落后
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现在已经广泛地采用了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大了产品通用化程度,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由于在规模、质量和研发等方面存在太大的差距,使多数企业还处于零部件供货的水平上,就是小规模的系统化配套和模块化供货方式也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么是整车厂内设专业零部件厂,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要么是众多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一个整车厂配套。各地、各整车厂都有自己的配套企业群,且多借助于行政力量搞地方保护、市场封锁,使整车厂和配套厂的发展都受到制约。而在国外,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的合作完全是按市场经济模式运作,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市场是开放的。
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属不同地方、不同系统,相互独立和相互排斥,导致投资分散,企业难上规模。同时,由于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规模小,配套单一,也使它们难以具备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商已达1.5万家,但是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多家,50万元以下的却高达2700多家。这些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导致产品价格高昂,有些产品的价格高达国际上同类产品的2-3倍,从而表现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效益低下,竞争力弱。
五、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培育不足
谁掌握的核心技术更多,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面对未来汽车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零部件企业不仅要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还应拥有超前的技术开发能力。
然而,相当一部分中国零部件企业把仿制开发做为主要手段,不注重自主研发,误以为产品核心技术靠仿制就可以掌握,所以重视制造设备的引进,不重视研发投入。企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不足,人才难以培育,零部件企业高端人才缺乏,产品只能进入低端市场。目前,国产零部件销售额最大的是轿车前悬架和后桥、万向节、传动轴和轴承等,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多为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水平,且均不含电子控制技术,在质量和价格上没有竞争力。“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正是现有情况的真实写照。同时,缺乏与上游产业的合作,尤其是与上游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企业的合作,也是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开发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它们掌握了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垄断了为主机厂配套的市场。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已经占有60%以上的份额。更有人估计,外资企业占据轿车零部件市场的份额已达8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企业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诸多跨国零部件企业已开启了新一轮的投资高峰期,在保持原有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低成本产品,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创新开发能力时不我待。
六、产品质量面临巨大压力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国家对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国家“三包”规定、统一编码与标识制度的实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全面提升质量的巨大压力。
汽车产业精益生产方式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协作体系、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方面均表现其先进性,被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及零部件公司广泛应用。目前,部分中国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大量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的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生产方式的落后是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七、出口行为不规范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多,特别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的出口,例如铝车轮、万向节、蓄电池、刹车片、活塞、铸件和汽车玻璃等。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存在压价竞争的现象,不但使本来就很薄的企业利润大大减少,同时也容易引起国外的反倾销投诉。以铝车轮出口为例,出口企业有1900家之多,前100家的出口量占80%,恶性竞争难免发生。此外,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对外出口中,还遇到了一些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及非关税保护的障碍,由于中国对这些方面研究得不透彻,又缺乏抗衡经验,往往使中国企业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并且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国际轮胎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得益于发达国家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与新兴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新车需求量,全球轮胎产业出现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轮胎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新产品层出不穷,呈现出高性能化、节能环保的趋势,大企业集团的实力不断增强,全球轮胎工业的中心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
一、 亚洲、欧洲和北美三足鼎立,世界轮胎工业重心逐步向亚洲区转移
2014年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为 1,799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3.8%,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第3年下降。普利司通以260.45亿美元销售额连续7年居世界之首,米其林以246.685亿美元排名第2,固特异以163.550亿美元位列第3。在前75强排名中,中国大陆企业占29家、台湾企业5家,印度10家,美国5家,日本4家,韩国3家,意大利2家,俄罗斯3家,土耳其2家,印尼、泰国、德国、芬兰、新加坡、阿根廷、白俄罗斯、捷克、法国、伊朗、加拿大及越南各一家。从区域看,亚洲、欧洲、北美是世界轮胎行业的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
二、 轿车胎主导世界轮胎市场
汽车轮胎是轮胎工业的主导产品,轿车胎占据全球汽车轮胎的主要产量,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在欧美等成熟发达地区,轿车是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有着庞大的私人消费市场,属于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国、印度等亚太国家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轿车已从奢侈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变,未来潜在的私人轿车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三、轮胎企业的大型化和集团化
全球轮胎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国际大型轮胎制造商引导,特别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三家公司组成的“第一军团”,尽管近些年来所占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仍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 先进的研发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遥遥领先其他轮胎厂商。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14年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这三家企业的销售额合计达到 736.97 亿美元, 总销售额占全球轮胎总销售额的37.2%;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轮胎制造企业销售额合计达到 1,210 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64.62%。由于轮胎行业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预见未来轮胎企业会延续大型化和集团化趋势。
三、 研发力度不断加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增强创新能力,世界主要轮胎制造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发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轮胎行业新产品、 新技术不断涌现,研发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使得轮胎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轮胎承载性能、高速性能、乘坐舒适性能、安全性能等不断提升。
四、世界轮胎巨头非常注重品牌建设
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著名轮胎厂商十分重视品牌的建设和推广,通过参加全球汽车展览会和橡胶产品展览会、赞助F1顶级赛事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所产轮胎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全球轮胎市场竞争中,世界著名轮胎厂商依靠品牌影响力占据了高端市场并获得超额利润。
国内轮胎市场发展概况
一、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轮胎产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工程机械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消化吸收或独立开发子午线轮胎生产线,我国已能够生产子午胎与斜交胎两大结构类型的轿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载重汽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工业车辆轮胎、航空轮胎和摩托车轮胎等七大类产品,基本覆盖各规格系列轮胎。国内轮胎行业已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规模,在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轮胎生产体系,支撑着国内汽车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轮胎产业体系,国内轮胎产品基本能够满足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
我国轮胎行业企业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规模以上轮胎企业有600 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区,其中山东省拥有逾 300家。目前,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约有40家,其产量占据全国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其中轿车轮胎占据国内市场的70%,载重轮胎占据20%的份额。在国内轮胎中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只有 10 多家。
中国轮胎产能分布
二、 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
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1.19万公里。国内轮胎产量由2005年的2.5亿条增至2014年的5.62亿条。我国各种轮胎合计产量稳居世界之首,成为世界第一轮胎生产大国。2015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我国大陆上榜企业29家,台湾企业5家,接近总数的一半。随着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我国轮胎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出口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轮胎生产技术的提高、轮胎企业巨头产业转移和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轮胎出口量不断增加,稳居世界第一大轮胎出口国。根据中橡协轮胎分会的数据,2014年,全国轮胎出口量1.81亿条,占轮胎生产总量的44.9%;轮胎出口交货值697.5亿元,同比增长3.5%,出口率占生产总量的33%。
四、轮胎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轮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轮胎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不少工艺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轮胎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各企业为增加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推动轮胎生产技术稳步提升,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玲珑轮胎为例,超低断面抗湿滑低噪声乘用子午线轮胎实现了驾乘舒适性、环保性、安全性和操控性等四大突破;GREENMAX HP010、GREENMAXECOTOURING 等6个花纹系列全部通过了欧盟ECE噪声认证,获得节油轮胎大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轮胎系列全部满足欧盟REACH法规要求;有80多个产品规格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轮胎行业也暴露出某些不足:内资企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严重;中高端产品以外资企业为主,市场供不应求;龙头内资企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研发投入较少,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加工设备水平低,产品的质量不高,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节能环保、高速度、低滚动阻力、抗湿滑的高性能轿车子午胎产品研发与国外差距较大。
五、 呈现出向外国扩张的趋势
随着我国轮胎企业实力的增加,向外国扩张的趋势已初步显现。2015年5月28日,玲珑轮胎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泰国玲珑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第一条产品顺利下线。8月,风神股份的控股股东中国化工集团完成对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意大利倍耐力公司的收购。11月,双星轮胎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的合资企业通过当地政府审批。这也是双星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至此,中国轮胎企业中,已有赛轮金宇、玲珑、中策、森麒麟、奥戈瑞、双星等6家企业在海外建厂。这标志着,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迈出了重要一步。
六、初步形成一定的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主要轮胎生产企业已通过建立区域工厂、并购国内企业或设立销售代理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中国轮胎行业呈现外资和合资企业与国内本土企业共存、市场集中度不高的多层次竞争格局的特点。
按照轮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可分为以下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依靠其领先的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通过国内生产基地布局,在代表更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的中高端产品市场中,凭借技术及品牌优势占据了领先地位, 并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能力,其优势在于高档轿车、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
第二梯队为以住友、横滨、韩泰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以生产中档产品为主,参与中端市场竞争,其优势在于中档轿车、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
第三梯队为大型民族轮胎企业,优势在于重汽、工程机械轮胎市场;少数本土领先企业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在技术研发、装备工艺、生产组织管理等各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轿车与轻卡细分市场中竞争力较强,甚至在所属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赶上或超过第二梯队企业。如玲珑轮胎坚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成为中国一汽、中国重汽、通用汽车、 比亚迪、奇瑞、印度塔塔、长安福特、俄罗斯雷诺日产等国内外整车厂商轮胎配套供应商,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正逐步得到中高端市场客户的认可。
第四梯队为国内中小规模的轮胎企业,数量众多,但轮胎产品特别是中高端轮胎产品缺乏竞争力,尚难以与大型轮胎企业抗衡。
七、行业经营模式
目前世界上约75%的轮胎通过替换市场销售,约25%的轮胎直接向各大整车厂商销售,这就决定了经销和直销是轮胎行业主要的经营模式。
经销模式:通常采取“以销定产”模式。订单期限一般为一年,先行确定一年内的供货品种和总供货量,具体交货时,按月订单执行。在合同期内,轮胎企业根据经销商的月订单情况确定轮胎生产的品种及数量。产品定价方式通常为:在签订合同时确定产品的基础价格,在月供货时价格如有变化,按月订单执行。轮胎企业主要通过经销商向专业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 改装厂等销售途径流通至终端消费者;企业需要针对不同企业、国家或地区进行检测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认证,才能进入相应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经销销售。
直销模式:通常采用“定制生产”模式。轮胎企业与汽车厂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轮胎企业销售部门取得个性化极强的产品订单,不同厂家采用不同工艺,即使同类型产品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生产部门按照订单规定的产品规格、型号等指标组织生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较高。
此外,部分轮胎企业受托加工生产贴牌产品(OEM 模式)。受托方按照委托方要求的设计和功能品质进行轮胎加工并贴上委托方商标,完成后交付委托方,委托方主要在零售市场完成终端销售。在此种模式下,轮胎制造商收取加工费,但缺少定价权,难以得到较高的产品销售利润率。
中国轮胎市场发展趋势
一、汽车胎压强制标准将出台
据业内人士透露,最新的汽车胎压相关法规有望出台。新法规中制定了胎压的强制标准,即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在汽车上安装轮胎气压的监测系统。
胎压不仅关系到驾乘的舒适度,更关系到驾乘的安全。胎压过高,轮胎的摩擦力、附着力就会降低,导致方向盘震动,还会形成爆胎的隐患,影响行车安全;胎压过低不仅会造成方向盘沉、易跑偏等不利驾乘安全的因素,也会对轮胎造成损害。根据公开数据,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而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压不合适当属首要原因。
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中国的胎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两种。倘若胎压监测作为汽车强制标准实施,相关传感器市场的需求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汽车后市场方面的空间也有望借此打开。随着新标准的出炉,汽车轮胎企业也有望与相关传感器企业合作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轮胎子午化率继续攀升
子午线轮胎是轮胎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轮胎的子午化率和技术进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轮胎生产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轮胎行业先后建设了数十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产品设计已自成体系,开发的轮胎结构设计理论,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噪声设计,新型纳米材料、骨架材料的应用,低生热、低滚动阻力配方的设计和炼胶工艺的改造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轿车轮胎的子午化率已达100%,载重轮胎子午化率已达90%以上。 2013年我国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9%。根据工信部2010年9月颁布的《轮胎产业政策》,预计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将达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将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将达90%。子午胎凭借其优良的性能替代斜交胎的趋势已成必然,斜交胎将逐步被替代,轮胎无内胎化、扁平化、高性能化将成为轮胎在子午化基础上的改进方向。
三、行业结构持续调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企业产能扩张迅速,加之不少跨国轮胎企业陆续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本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3年我国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565家,我国轮胎企业市场集中度很低,目前尚未形成能够与世界一流品牌抗衡的自主品牌。
从世界轮胎工业发展来看,高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受全球轮胎市场整体发展趋势推动,我国轮胎行业龙头企业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份额不断提升,在世界轮胎75强中的份额已由2005年中的19家增至2015年的29家。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四、研发实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汽车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轮胎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轮胎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世界各大轮胎公司纷纷研制出更加高档的新产品,轮胎质量和设计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轮胎生产技术面临革命性的突破。目前跨国一流轮胎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在国内的轿车、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等高端子午线轮胎市场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本土轮胎企业集中在替换市场,在配套市场中的占有率较低。国内企业若想在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必须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轮胎企业应配备强有力的科研力量,具有独立开发能力,摆脱跟随别人的被动局面。同时要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掌握最新轮胎市场信息与技术动态。通过全球化人才引进、推动本地自主创新,使轮胎产品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
五、 海外布局进程加快
近年来国内轮胎企业加快了海外布局。在海外(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既有利于缩短原材料运输时间、压低成本,又可以规避部分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的不利影响。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优秀的技术人才,提升研发水平。现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渐渐的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目的地。
六、 各种新型轮胎逐渐投入实用
轮胎正向高技术含量和精细化产品的方向发展,以轿车轮胎为代表的汽车轮胎的升级换代速度在不断加快。子午线、无内胎、扁平化、抗湿滑、低滚动阻力等高性能轮胎在轮胎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消费者对轮胎的节能、舒适、静音和安全刹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轮胎的结构设计和配方在不断改进、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新环境的要求。
智能轮胎:就是轮胎内装有计算机芯片,或将计算机芯片与胎体相连接,它能自动监控,并调节轮胎的行驶温度、气压和轮胎使用情况,大大提高轮胎的安全系数。目前,智能轮胎已由前沿技术转入实用过程。普利司通、固特异、米其林、马牌、韩泰等国际轮胎制造商都已开发出多种智能轮胎技术及产品。中国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如风神轮胎发布了全钢工程机械数字化智能轮胎,山东青岛开始在公交车上推行智能轮胎。
缺气保用轮胎:缺气保用轮胎也已从多年前的新生事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缺气保用和漏气照用的安全轮胎深受消费者欢迎,已经成为轮胎企业的发展重点。据了解,玲珑、万力、固特异、米其林、普利司通、邓禄普、韩泰、佳通等中外轮胎制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缺气保用轮胎。业内人士分析,缺气保用胎以其独特的性能得以普及,但也在噪声、舒适度等方面受到部分车主的诟病。
自修复轮胎:在橡胶轮胎中加入碳/氮化合物,对橡胶中遭到破坏的聚合物链进行修复。这样,爆胎几个小时后,轮胎便可以进行完全的自我修复。目前,米其林、韩泰、德国马牌、日本住友橡胶等企业均推出拥有自修复功能的轮胎产品。在德国一个名叫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的地方,米其林正在斥巨资大规模兴建厂房,扩大自修复轮胎的生产能力。马牌、韩泰等企业研发的自修复轮胎已成功配套大众汽车。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修复轮胎短期内不会在太多车型上采用,因为价格难以让普通消费者接受,其进入普及阶段还需相当时日。
非充气轮胎:自米其林2005年推出全球首款非充气轮胎以来,该类型轮胎广受追捧。资料显示,近年来,非充气轮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加,涉及该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米其林、韩泰、普利司通、马牌、横滨等轮胎制造商。这表明业界对其重视程度逐渐升高,研发、投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比之下,中国轮胎企业在这方面还重视不够。分析人士认为,非充气轮胎并非无懈可击。由于其支撑结构裸露在外,一旦轮胎内部进入异物,容易导致支撑结构受损。此外,非充气胎无法承受较重的负载和较高的速度。
绿色轮胎:当前,采用新技术配方设计,轮胎滚动阻力更低,节油效果更好,行驶里程更长,二氧化碳排放更少,无毒,具有更出色的操纵稳定性、更短的制动距离,能满足节油、安全、低噪声要求,又可翻新2-3次的绿色轮胎成为世界轮胎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大力研发和生产绿色轮胎,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是我国轮胎产业继实现子午化后的又一个新的战略目标。
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已有相当一部分轮胎企业在配方、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等方面坚持绿色制造,以绿色轮胎为导向,在绿色轮胎制造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如双钱、三角、中策、玲珑、华南、贵轮、双星、赛轮、金宇等轮胎企业生产的低滚动阻力轮胎先后被美国环保署Smartway认证为绿色轮胎。
七、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成为发展新焦点
轮胎智能化生产近年来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焦点。轮胎企业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测技术,再加上智能系统,建成了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人性化工厂,生产过程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并逐步应用工业机器人,实现轮胎智能化生产。生产数据表明,智能化工厂和轮胎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成本,减少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均一性,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如今,自动化、智能化不再是国外轮胎巨头的专利,森麒麟、双星、三角、玲珑、中策、双钱、风神、万力等中国企业,都已经开始轮胎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尝试。森麒麟泰国工厂建成世界轮胎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风神轮胎子午胎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全部覆盖。此外,三角轮胎已经建成全数字化的“智能工厂”。青岛双星即将启用的4.0工厂,也将打造绿色轮胎智能化生产基地作为目标。行业专家表示,轮胎生产实现自动化,能以装备更新带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过去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
八、轮胎新材料不断涌现
多年来,轮胎企业从未停止寻找天然橡胶替代品的脚步。随着蒲公英橡胶、杜仲橡胶、银胶菊橡胶等新材料不断涌现,米其林、普利司通、邓禄普、倍耐力、玲珑等各大轮胎企业纷纷加入研发新材料的行列。不久前,中国第一条自主研发的蒲公英橡胶连续动态逆流综合提取生产线,在玲珑轮胎完成搭建工作,蒲公英橡胶进入规模化提取研究阶段。此外,中国首套百吨级连续化天然杜仲胶生产装置,日前在湖南湘西老爹生物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有关业内人士提醒,探索新材料的同时,应避免类似杜仲胶大量投资后产业又陷入发展困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