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
编写 嘉煌
一、发展状况
“高尔夫”是GOLF的音译,由四个英文词汇的首字母缩写构成,分别是: Green(绿色),Oxygen(氧气),Light(阳光),Friendship(友谊)。意即在充满新鲜空气和阳光的绿色草地建立友谊。也有人讲GOLF拆开为Gentleness(高雅的),Open(开放),Leisure(休闲),Fellowship(情谊),即高雅的运动,敞开的胸怀,享受生活,交流情谊。高尔夫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
高尔夫有500多年历史,1744年世界上第一家高球俱乐部就设立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世纪晚期苏格兰移民把这项运动传播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这项最早源于英国的运动,从欧美向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尔夫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普及,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这项“贵族运动”已基本成为“平民运动”。不管从体育运动的角度,还是休闲娱乐的角度看,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尔夫的发展都体现了产业性和经营性的特点,已成为新兴的社会产业。
高尔夫首次传入中国是在1916年。1917年9个洞球场上海虹桥高尔夫总会开始投入运营,后来便悄无声息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尔夫再次在我国大陆兴起,并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渐遍及大江南北。
1984年霍英东、郑裕彤投资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俱乐部建立,后来成为了新中国高尔夫的诞辰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的诞生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82年1月28日的《纽约时报》体育版非常认真地公布了球王阿诺德‧帕尔默将设计中国第一座高尔夫球场的消息。1987年10月23日,世界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第一次、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来到中国,唯一目的地就是中山温泉所在地雍陌村。
不过,新生的高尔夫并没有像霍英东的“温泉酒店”生意那么发展迅速。无论是1985年成立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还是1987年成立北京高尔夫俱乐部,都经历了好多年门可罗雀的冷清日子。一直到九十年代,新中国的高尔夫事业才红火起来。90年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高尔夫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在这十年间,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成立了。球会的增加以及高尔夫人群的增加推进着高尔夫从单一的消费模式向一个产业链发展。
1985年5月24日,经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批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成立。此后20多年,在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不断普及和发展,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初见端倪。
进入21世纪,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变得迅猛而疯狂。国际知名企业在VOLVO的带领下,相继进入中国开始赞助高尔夫赛事。宝马亚洲公开赛和大众大师赛捷足先登后,因500万美元总奖金和泰格‧伍兹前来参赛轰动一时的汇丰冠军赛也在2006年粉末登场了。时隔不久,观澜湖也拿到了国际高坛传统赛事——世界杯的举办权。在国际品牌不断抢占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步开始向高尔夫靠拢。TCL精英赛、美的中国精英赛、世界风杯职业业余配对赛再到大佛杯球员锦标赛也一一出炉。值得一提的还有东方集团于2003年创办、并多年苦苦支撑的东方女子名人赛(巡回赛)以及2006年问世的中国男子职业球员巡回赛。如今,东方女子名人赛已经孕育出了“中国女子公开赛”,中巡赛也在逐年增加赛事场次和奖金。一系列的职业赛事还激活了职业球手和职业教练。曾经做过球童、投过标枪的张连伟,今天依然喜欢拿出自己的职业球员资格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编号:001。因为张连伟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中国职业球员第一人的艰辛。而现在,球员们都有机会接受球会的支持和资助,还有丰富的国内外比赛可供他们锻炼或者谋取奖金。
每年组织各项竞赛、训练、培训、出访等各类活动,涵盖了从奖金额高达700万美元的世界顶级赛事——世界锦标赛到全国职业赛事、全国业余赛事、全国青少年赛事等各个层次;创新推出“全国高尔夫球俱乐部联赛”、“中国女子职业巡回赛”、“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业余系列赛”、“汇丰青少年系列赛”等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外,由各地方协会、球会和其他单位主办的地方性、群众性赛事活动更是不计其数。随着赛事活动的发展,相关的教练员、裁判员、经理人、草坪师、球童等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相应增加。高尔夫球专业媒体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在市场开发方面,中高协先后与世界知名品牌Taylormade Adidas、欧米茄、汇丰银行,中国的知名品牌贵人鸟等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项目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同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协会合作创建“同一亚洲”巡回赛组织,共同开拓国际职业赛市场。先后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了中高协海南基地、安徽基地、南山培训学校和训练基地、黄山青少年训练基地等。通过与上海通用汽车、中信银行、美的、东方集团、世星集团等企业合作,进一步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和完善了项目的赛事体系和培训体系。整合了高尔夫球博览会资源,形成了“中国高尔夫球博览会”的航空母舰,成为亚洲第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到2013年,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已达521家,高尔夫人口已突破百万,核心人口也从30万发展到40多万。与高尔夫球运动相关的各类企业、机构、院校等约1300余家。经济学家迟福林认为,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现在是2000万,2020年可能是 5000万。
在我国的五百多家球场中,约有一半左右的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另一半主要分布在其他沿海地区,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相对较少,这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分析表明,各省市GDP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同高尔夫球洞数高度相关。洞数与其GDP相关度为55%,与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度为89%。洞数多的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国际资本云集重地。
二、经济效益
1、最基本的连带经济——高尔夫运动器材与服饰
首先,作为一项运动,高尔夫消耗着运动器材。因此,高尔夫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尔夫球杆和高尔夫球的研究制造产业。第二,高尔夫运动因其对服装、手套、球鞋方面的特殊要求,而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打球人口的增加,对高尔夫用具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自己生产的高尔夫产品已崭露头角。同时,国外的许多知名品牌也纷纷在中国兴建生产基地或来料加工,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尔夫用品生产基地。中国高尔夫已经体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2014年东莞塘厦镇高尔夫用品制造企业达140多家,产品涵盖球杆、球头、球套、球衣、球帽、球鞋、手套等一整套完善的高尔夫用具和设备,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40%。预计2014年高尔夫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尔夫产业基地。并且正在继续做大做强产业链,欲将塘厦打造成“世界高尔夫名镇”。
2、社会知名的高尔夫附属产业
建筑业:无论高尔夫球场(Course)或是高尔夫练习场(Driving Range)的建造,都需要经过专业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由专门的高尔夫建筑公司施工建造。国内已有和将成立的球场、练习场数目非常巨大,因此高尔夫建筑业为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会贡献一份力量。
高尔夫房地产业:这一产业具有中国特色。国内许多高尔夫俱乐部致力于发展高尔夫房地产业,这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酒店、服务业:高尔夫这一休闲产业,在带给其爱好者打球的愉悦的同时,努力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方便的设施,因此,很多高尔夫俱乐部配备有完善的度假酒店,以及高档的服务。一般来说,高尔夫球场中的酒店和服务都具有很高的水准,一些球场甚至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3、草坪业;高尔夫球场、练习场设备器械业
高尔夫被一些人风趣地称为“绿色鸦片”。由此可见其对绿色、对草坪的需求。一个正式的高尔夫球场需要数种不同的草,而南方球场与北方球场又因为其环境气候不同而需要暖季性草与冷季性草两大种分类的草,同时对每种草从种植到培养到使用与维护都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现阶段国内球场几乎都是引进国外研制的草种,对这些草种的特性以及在国内环境下生长的状况研究都很欠缺。草坪业虽然是高尔夫整个运作产业系中至关生死的部分,现阶段却缺少人才与技术,过分依赖国外草坪产业,增加球场建设与维护成本,因此这一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维护高尔夫球场、练习场的正常运行,需要许许多多的机械设备。高尔夫球场中,需要高尔夫球车,修剪以及维护草坪需要各种器械,灌溉、疏水系统和农药化肥。而高尔夫练习场一般需要人工发球台,配套服务需要各种设备等等。每一类器械都有其独自的发展空间。
4、高尔夫竞赛产业
高尔夫赛事的组织与管理需要专门的服务机构,赛事中各个环节需要的物资连带着高尔夫赛事产业的发展。赛事也促进了广告策划业的发展。不过中国高尔夫赛事发展还够不成熟。
5、高尔夫旅游业
高尔夫以其优美的球场环境著称,青草、阳光、水塘、山坡,这样一种休闲式的运动为开发一个城市的特色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一个占地1000亩左右的高尔夫球场,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不仅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空气净化器,同时又是一道亮丽的景观,地域的区段价值不可估量。高尔夫球场对其周边地块的土地价格,房产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进和带动作用。深圳市一些高品位的地产楼盘广告词语中都常常以“毗邻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美景尽收眼底”作宣传。
当今最热门的高尔夫新兴产业首推高尔夫旅游业。高尔夫旅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把高尚的高尔夫礼仪与健体竞技融为一体,引领中国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目前韩国、日本大量的高尔夫旅游者组团来中国旅游,进行高尔夫旅游运动,世界旅游组织也把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专项旅游活动。因此,高尔夫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的高尔夫旅游产业已经起步,一些旅游市场中介已经推出了一些高尔夫线路。但是国内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高尔夫旅游产业网络服务的完善。由此可见,一个“高尔夫旅游”产业下蕴含着更广阔的连带性产业和巨大的商机。
高尔夫产业链很长,几乎涉几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其创造出的社会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三、社会效益
1、有利于改善环境
80%的球场在建造之前为荒坡、荒山、荒地、河滩地、海滩地、疏林地、绿化带、废弃鱼塘,甚至还有臭水沟和垃圾场等,在这样的土地上兴建高尔夫球场,相当于对当地的二次建设,“变废为宝”。只有约20%的球场涉及少量低产农田和果园。在这些不宜耕作的土地上建设球场,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在绿化隔离带上兴建高尔夫球场,以绿养绿,可以减少政府投入,提高绿化水平,并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十分热衷于高尔夫运动,把高尔夫球场作为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良好的商务活动平台。他们选择在中国投资、办实业,不仅关注中国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同时也特别关注所投资城市的整体环境。高尔夫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是十分重要的。1993年前观澜镇是个小乡镇,产值在深圳18个镇中排后。球会发展壮大,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国际大企业纷纷落户观澜,带动了三个产业高速发展,使观澜的体育休闲业、物流仓储业、高科技产业形成突出优势,如今观澜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知名度。
2、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一家18洞俱乐部一般拥有员工500人左右(包括球会运作、球场保养人员、球童等),为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高尔夫还间接的解决了相关制造业的就业问题。如前面所分析,高消费的高尔夫运动有效拉动球具、球服等相关制造业,而相关生产类型都属于精密型的生产,尤其是高档球具,几乎是全手工制作;加上服装、草坪设备、球车等生产,其制造业解决的就业是其俱乐部内部所解决的就业人数的数倍。
3、拉动内需
高尔夫球场的投资建设在一座城市中算得上是一个大项目,一个18洞球场的投资成本在1.5亿元左右,每年的维护成本约3000万。若计入地价、地产,其投资额更加庞大,而这些投资都以民间资本为主。同时,高尔夫是一种高消费,国内的会籍费一般都在20万到40万元间不等,会员还要缴纳年费,入场打球还有球童费、球车费、餐饮费等,而散客在国内标准高尔夫球场打场球平均约1000元。无论是民间投资还是鼓励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都有一定作用。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需不足的难题,而内需不足是相对不足,表现为:低收入者购买力有限,但中低档商品生产能力强,形成中、低档日用商品相对过剩;高收入阶层消费潜力巨大,但符合其消费需求的高品位、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高尔夫是公认的时尚、文明的高品位运动,满足了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要,仅以高尔夫球手的一套“行头”为例,普通档次都超过1万元,档次高的达到5、6万,甚至十几万。高尔夫运动所能拉动的相关消费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世界旅游组织官方曾预测:中国到2020年入境游客将达1.3亿人,如果按照每8个入境游客中有一个高尔夫旅游者,预计中国高尔夫入境旅游人数可能达到160万左右。按照人均创造2000美元的市场价值保守预计,入境高尔夫游客可能给我国高尔夫旅游创造50亿美元的市场收益。高尔夫明显拉动消费。据不完全统计,高尔夫旅游爱好者的消费支出是一般旅游人士的5到10倍,逗留时间也比普通游客长,航空交通、餐饮和住宿娱乐费用在高尔夫消费构成中的占到50%以上,高尔夫旅游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带动作用,是一项附加值很高的旅游活动。
4、增加城市财税
高尔夫俱乐部以及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财税贡献更是有增无减。高尔夫运动和其发展正渐渐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的新亮点。
四、主要问题
高尔夫球运动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比如:运动技术水平总体不高;项目的普及程度有限,项目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松散,各级协会建设滞后,在行业内的权威和影响力还不够强;球场建设迅猛,但与其相适应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运动型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对外交流合作和联络工作薄弱等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1、球场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从2004年开始,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是作为暂停的禁止性项目。总的方针是先清理、后规范。在正式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新建任何高尔夫球场都是被禁止的,都是违法的。虽然国家处于生态敏感的原因叫停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但是高尔夫运动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还是被各地方政府所认同,海南、广西等旅游大省纷纷出台鼓励高尔夫与旅游相结合的政策,刺激高尔夫球场的发展,使其成为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尽管国家层面十年十道禁令,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却由2004年的178家增加到2013年的521家。
面对汹涌的高尔夫建设浪潮,国家只是屡屡出台禁令,而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个体育项目,管辖上却涉及体育、工商、发改委、国土资源、环保、水利、林业等十多个主管部门,谁都能管,谁都不管。审批制度不完善,没有做到行业归口,无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和监督高尔夫产业的良性发展,高尔夫经济在国内呈现出一片乱象:局部地区规划用地布局比例失调,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炒卖高尔夫地皮,球场房地产开发面积过大,在球场大建别墅、楼盘,剥削农民,企图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等等。扭曲的短期功利行为,间接导致80%的高尔夫场馆经营不善,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上下游产业链不成体系,无法有效吸纳就业人口。高尔夫最后只是成为招商引资的政绩工程,或者地产开发的金子招牌。
2、误把高尔夫运动当成贵族运动
在高尔夫最发达的英美,高尔夫球是大众化运动。美国近两万个球场,有80%是粗放化管理的公众球场,向平民开放,收费最低的仅8美元一场。优美开阔的高尔夫球场成为现代居住环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社会交往需求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形成了高尔夫社区。使得美国的高尔夫运动有效避免了社会摩擦,提升了高尔夫的公共服务属性。
然而在我国高尔夫行业离民众仍然很遥远。由于人多地少,使高尔夫消费居高不下,从而迎合了部分富人的炫富心态。其用具贵得惊人,一套高尔夫球杆最便宜的两三千元,贵的则达30多万元。赌球者更是一掷万金,一场球打下来化一两百万元,花钱如流水。打高尔夫球属于“贵族消费”,成为富人专利,普通老百姓打不起,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全面参与的高尔夫运动的宗旨。使得高尔夫社区从服务中产阶层异化成特权阶层专享,从社区交往异化成钢筋混凝土森林,这使得国内高尔夫项目在城市空间生产中的社会效益被极度削弱。过于奢侈的高尔夫球消费,隔绝了公众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热情和可能性,使得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加上圈地进行别墅地产开发寻求最大收益、侵占农民耕地寻求最低成本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阶层的隔阂,加深了城市中低阶层对高尔夫运动的仇视与不满,所以群众对高尔夫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3、生态破坏依然严重
关于高尔夫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历来存在争议。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强调高尔夫破坏生态环境的专家一般认为,其在建设过程中对对原有植被、水文系统与地形地貌形成影响,以及建成运营过程中,带来的除草杀虫剂对周边土地或水域的富营养化等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各国纷纷以立法形式明确诸如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周边和城市取水口等敏感区域严格禁止减少球场,通过规定场地与森林面积比例来倡导低冲击的规划设计手法,以此来尽可能减少高尔夫空间生产带来的生态破坏 。然而国内在空间开发过程中仍然忽视既有经验,存在资本强迫设计过分破坏原始地貌、紧邻水库湖畔的不当选址、生态物种破坏和草坪养护化肥农药大量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在高尔夫上,改造地形,摧毁原有植被,大肆人工精雕细刻,制造水土流失;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污水危害周边水体和土壤以及生态环境;修剪很低的球场,对空气质量改善绝对比不上森林、高草地和农田。
4、侵占土地和浪费水资源
高尔夫球场通常占地面积巨大,对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国来说,有不适合大力发展高尔夫运动的客观原因。
针对浪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发达国家经历过用地泛滥的阶段。为有效遏制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对高尔夫占地面积做出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土地分级,制定引导使用滩涂沙地或者改造垃圾填埋区、废弃矿区等土地使用方针。到目前为止,我国18洞高尔夫场地平均占地150公顷,高出标准水平将近一半 ,最大的甚至高达677公顷。不过,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也在适应政策的变化。2004年后建成的高尔夫球场,大多以荒地、山地为主,减少了对耕地的侵占。在用水方面,一个18洞的标准球场一年耗水量是40-50万立方米,如果按北京有六七十家高尔夫球场的说法算,北京高尔夫球场的年用水量高达三四千万吨,足够100万人使用一年。这有力地说明了高尔夫与民争水的严重程度。
5、球具和服饰生产没有实现本土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目前大多数外国的著名高尔夫品牌进入中国或者在中国生产然后贴上外国品牌的标签,中国缺乏本土品牌和本土产品,这不利于降低人们打球的支出,不利于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6、高尔夫文化和理念欠缺
中国高尔夫教育的不足和高尔夫在中国产生的特殊背景,使得高尔夫文化和理念没有在中国得到很好的传播。这个因素导致的结果就是目前在中国,人们不是本着对高尔夫文化的向往去消费高尔夫,而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认为消费高尔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五、几点对策
1、强化政府行为——科学规划,有效监督
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市场的主导作用。只有由市场主导,高尔夫才能步入正常、正确的发展轨道。然而,鉴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必需控制高尔夫的建设规模和总量,平衡供需,科学规划。政府要多倾听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高尔夫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要防止破坏生态、侵占耕地、浪费水资源。政策的执行要强而有力,要做到令行禁止,否则,要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政府应做到归口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形成本行业操作规范,使其造福于民。
2、 多建中小型球场
一个标准球场占地面积60~100hm2,投资2亿元左右。高尔夫球场包括会馆、标准球场、练习场及一些附属设施,球场的主要规格有9洞和18洞等,需要根据场地和球会要求来决定。正规18洞球场划分为18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场地,每块场地均由发球台(开球台)、球道、果岭和球洞组成。标准球场总长为5943~6400m,宽度不定,球场四周应有界线,关键地段设有界桩。
一个球道长度即从发球台到球洞的距离,短球道在230m以内,标准杆为3杆;中距离球道在230~430m,标准杆为4杆;长杆球道在431m以上,标准杆为5杆。球道宽度在50~80m。
高尔夫球场形状和大小无统一标准,支持球场特色风格和个性化,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建植各种类型球场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在风景优美地区和有条件的公园草地上发展1~18洞的各类球场,要多建中小型球场。小型球场建设要求条件低,保持原有地形植被,可以达到预算低、成本低、投资小、建设快、收效快,经营适应性广。
3、节约水土资源
球场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土地资源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寸土寸金。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大,需要消耗土地资源。建造球场要慎之又慎,不得占用土地肥沃的粮田、菜地、经济林以及一切工农业生产价值较大的土地,选址以山地、荒地、滩涂和非生产用地为主。城市中心不应建设,城市郊区可以建设,草原牧区也有广阔的建设空间。
高尔夫球场需水量大,缺水或少水地区,不宜多建球场和建设大型球场,防止加剧水资源利用矛盾。球场养护水为先,灌溉不好,球场草木生长发育受阻,植被退化。水源不足,灌溉成本高,降低运营效益。建造前必须做好充分论证,制定完善规划,提高建设的计划性、预见性和科学性,将各种不利影响减少至最低。要节约水资源,设计要有水储存和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设备。
4、符合当地经济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求
高尔夫球场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符合城市绿地规划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布局合理有地方特色,依照国家和地方园林绿化法规办事,并且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接受当地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要求,就会容易形成高尔夫球场的地方特色。在视觉中心景点采用有象征性的地方树种、花木、草种;在带有古典性质的园林设计中灵活改变园林的建筑风格,融入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建造要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功利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明确球场所有权与经营权
球场可以由私人所有,也可以由政府所有,还可以采用股份制。所有权和经营权要明确,或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由所有人经营;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权交给使用者,关键要做到制度化。不管是以俱乐部形式对会员开放还是以按日收费方式对公众开放,都要尽量达到高收益,高收益才能使球场得到良好养护。球场持久使用,植物正常生长,环境始终优美,运动员络绎不绝,就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6、聘用专业人员建设养护和经营
球场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面广,要种植草、树、花,要修建会馆场所、水池园路,要埋入排灌水管和各种电路。施工工种和工序多,一般要经过清除原有植被、地形改造、改良土壤、种植草坪等诸多工序,还要经过建后灌溉、施肥、修剪、补播和设施维修等长期养护过程。为保障球场建设和养护质量,必须聘用土地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和草坪建植等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高尔夫的经营管理也不同于一般企业,必须靠功能完善的设施,高效快捷的服务,以及薄利实惠的消费政策赢得顾客。所以球场建设和养护需要专业人员,经营管理也需要专业人员。